
{{ item.time }}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阿拉善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诚信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并将其贯穿于审批、监管、服务全过程,全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市场环境,为全盟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信”动能。
审批提速:“信用+承诺”模式激发服务效能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阿拉善盟住建局大力推行“信用+容缺受理”与“信用+告知承诺”服务模式,以诚信作为项目快速落地的关键“助推器”。在资质审批方面,明确21项证明事项可实行“承诺即办”,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提交书面承诺后即可先行审批、事后核查,有效破解了“材料繁”的难题。对于信用良好的主体,若核心材料齐全、次要材料暂缺,可采取“边受理边补正”的方式,进一步加速审批进程,助力企业资质升级与项目快速落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梳理告知承诺事项65项。该局将诚信要求深度嵌入审批全流程,实现“轻事前审批”与“重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在审批后强化对承诺真实性的核查,避免“一诺了之”的情况发生。
监管精准:信用分级分类引领高效能治理
阿拉善盟住建局坚持以信用为核心要素,全面推行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着力构建覆盖工程建设、物业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全链条信用约束体系。
在建筑市场方面,该局严格落实《阿拉善盟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将所有涉及行政处罚的主体纳入信用惩戒范畴,不断强化工程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并建立健全覆盖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各方主体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在招标投标、资质审批、市场准入、工程担保、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重要考量依据,对信用优良者给予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支持,对严重失信者则依法依规予以限制,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格局,为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物业管理领域,该局将物业企业的合同履约、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及业主满意度评价等关键指标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等级高的A级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并给予政策扶持;对信用等级中等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监管;对C级企业,加强业务指导并增加检查频次,限制其行业评优资格;对信用等级较低或存在严重问题的D级企业,则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大幅增加检查频次,加强约谈指导,并取消其参与行业各类奖励评比的资格。通过信用考评机制,有效引导物业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优服务。
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上,该局针对施工、监理等企业的信用状况、既往记录及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的监督检查。督促并指导企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全面识别风险源,并据此建立清晰、全面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清单,明确标注风险源产生的施工阶段、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防控措施,并在施工现场对应位置设置醒目标识牌进行公示,以便相关人员快速识别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全盟58项在建房屋市政工程已全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清单。通过将监管措施与企业信用挂钩,有效压实了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倒逼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修复有路:“双书同达”机制畅通纠错渠道
今年起,阿拉善盟住建局坚持惩戒与引导并重的原则,创新推行“双书同达”机制。即在向失信主体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告知其信用修复的具体条件、流程和时限。此举旨在引导和支持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或个人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弥补过错,为其消除不良影响、重回市场、实现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