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tem.time }}

8月8日,浙江省温州市迎来第24个诚信日。二十余载岁月流转,“诚信”早已超越口号,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信用温州”最亮眼的标识,也为全国文明城市标注下鲜明的“温州印记”。
廿载深耕,诚信从理念蜕变为城市基因
时间回溯至2002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将每年8月8日设立为温州“诚信日”。这一创举,开启了温州打造“信用城市”的坚定实践。
20多年来,通过信用温州网、温州道德馆、“网上诚信馆”“诚信一条街”等线上线下融合载体,诚信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温州市民。
行走在今日温州,“诚信”是触手可及的城市风景:马路上穿梭的公交车身印有“交之以诚,运之以远”的承诺;地标“诚信广场”上,诚信雕塑与诚信墙无声诉说着价值坚守;市区五马街、人民路、府前街等“诚信一条街”,沿路商家门前挂着的“诚信门牌”清晰展示着诚信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诚信,已从抽象概念化为具象的生活日常。
“诚信是温商的安身立命之本。”温商夏操钱对此深有体会。他凭借“始于信任、终于诚信”的朴素信念,与合作伙伴维系了长达十余年的稳固关系。这正是超百万温州个体工商户的共同选择。
“人人讲诚信,能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与更和谐的社会氛围。”温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建设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关乎社会方方面面。正是这份对诚信的执着追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兴业、安居乐业。
“信治融合”,信用成为基层治理新引擎
温州的诚信建设,正深度嵌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探索出以信用赋能基层的“信治融合”新路径。
在温州市苍南县,居民参加志愿活动可积累信用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物资。“新模式让大家干事的热情更足了。”居民赵芳芳用积分兑换物品后感慨道。这被形象地比喻为用“信用建设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温州市龙湾区万顺社区则将信用积分与睦邻互助、楼道自治等紧密结合。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解决身边问题,不仅能赚取积分兑换福利,更增进了邻里情谊。
“社区氛围更融洽了,大家参与自治的主动性明显提升。”该社区相关人员表示,“信用+楼道微自治”项目为居民协商共治提供了新空间。
苍南、龙湾等地的探索,是温州全域推行“信用+基层治理”模式的缩影。
“‘信用+’不仅‘积’出治理新路,还‘兑’出文明新风。”温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信治融合”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参与度不高、资源分散、矛盾化解难等痛点,成为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
“诚信红利”,让信用价值可感可及
信用无形,但信用有价。在温州,守信的市民正真切享受到“诚信红利”。
依托个人诚信分“瓯江分”,市民在图书馆借阅、景区游览、体育场馆健身、医疗服务等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方面都能享受到便利和优惠,并与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实现分数互认、场景互通。“这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信用的价值,增强了守信的获得感和荣誉感。”不少市民表示。
在信用赋能的浪潮下,抽象的“诚信红利”不断转化为更多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道德银行”以道德为“货币”,让善行义举得到尊崇;“诚信基金”如坚实的后盾,无需担保就能换取“真金白银”……信用不仅成为市民享受便利生活的“通行证”,更成为企业融资发展的“金钥匙”。
除此之外,“信用+金融”“信用+执法监管”“信用+城市管理”“信用+医保”“信用+就业”……一个覆盖广泛、惠及多领域的“信用+”应用生态体系在温州加速构建,推动形成“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信用建设新格局。
“信用建设永远在路上。”温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温州”的实践,已从理念愿景转化为切实可见的成果,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为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这座18℃的温暖之城,正持续以诚信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其探索也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阿拉善盟住建局以信用建设为抓手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3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