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以诚信建设为基 惠民便企向深向实

发布时间:2025-05-23  来源:新华信用  浏览次数:15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构建高质量社会信用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诚信建设工程。不断拓展“信用+”场景,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持续推进纳税信用建设,将诚信转化成“真金白银”;深化“信用+消费”场景创新,打造数字时代信任经济;逐步完善信用监管,为企业规范发展谋“出路”。坚持以诚信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信用呼和浩特”样板。

“信用+”场景不断拓展,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信用承诺+容缺受理”开辟“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为企业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信用+承诺制审批”将工程审批事项进行承诺后置,极大地提高项目建设速度……

审批立项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以“小切口”促进信用建设“大变革”,通过“信用+承诺制审批”模式,开展极简、极速、极优审批服务,大幅缩短建设工期,为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按下“加速键”。中国建设银行数据中心项目是和林格尔新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之一,前期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和林格尔新区主动靠前服务,指导项目承诺制开工组件申报工作,提前预审承诺要件,推进该项目“承诺制施工通知书”当天申请、当天核发,为项目提前开工提供保障。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和林格尔新区建立企业承诺践诺、政府高效监管的“双向诚信机制”,把控项目用地、施工图审2个核心环节,将用地规划、不动产证、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等工程审批事项进行承诺后置,推动产业项目平均提前120天开工。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让来呼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承诺制改革让和林格尔新区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实现“拿地即开工”。与传统审批模式相比,实行“拿地即开工”承诺制审批模式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企业申请开工的要件简单、流程简化、时间简短,大幅减少了企业因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的对接协调程序。

此外,为推动企业落地呼和浩特,对于有开办意向,但无实际经营场所的企业,和林格尔新区大力实施“托管制+信用承诺+开办审批”,通过企业承诺、和林格尔新区监管的方式,由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为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帮助企业进行地址过渡,实现无忧办企。通过企业开办住所托管机制,可大幅缩减企业住所租赁、办事咨询、公章刻制、证件邮寄等费用,使守信企业充分融入信用体系,享受信用红利,增强守信企业获得感。

推进纳税信用建设,让诚信转化成“真金白银”

呼和浩特市通过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划分信用等级,深化纳税信用评定结果运用,引导企业积极发挥诚信纳税的正向引导作用。

为帮助各类经营主体纾困减负,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纳税信用等级作用,以“银税互动”为发力点,推动税务、企业、银行三方信息互联互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4年,呼和浩特市已通过“银税互动”平台为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贷款46.96亿元,为民营企业贷款50.58亿元,向银行推送总户数达23496户,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守信企业在税收服务等方面还享受其他的优惠和便利。据介绍,呼和浩特市连续两年开展3A级、5A级纳税人表彰活动,并为其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辅导办理涉税事项。同时,纳税信用等级A级的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A级、B级的纳税人还可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创新“信用+消费”场景,打造数字时代信任经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精神和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商务局以信用赋能,推动我区消费升级,打造“信用+消费”新场景,护航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落地见效,为消费者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购物放心、舒心。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商务局将“信用中国”诚信记录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商户报名的必要条件,严格审核经营资质、财务报表及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严格限制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尚在行政处罚公示期内的市场主体,最终推荐回民区信用良好的实施企业共计95家,其中家电31家,家装厨卫61家,电动车3家。2025年,回民区各类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累计拉动消费2.6亿元,不断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市场空间,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通过将信用监管融入消费场景,有效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者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打造了安全、价格、质量、服务、维权“五个放心”的消费生态,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群众。

信用监管逐步完善,不断“后路”帮谋“出路”

为营造经营主体诚信自律的营商环境,呼和浩特市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营造良好信用生态。

事前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鼓励经营主体主动作出信用承诺;事中进一步强化“公示即监管”服务、探索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以及全面推行“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事后持续推进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工作,扎实做好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呼和浩特市已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动市场主体变“被动合规”为“主动合规”。

呼和浩特市实施“双书同达”制度,按照“一处罚一告知”和“谁处罚谁告知”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依法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行政相对人信用修复的条件、途径和程序,引导和帮助失信主体积极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及时开展信用修复,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信用修复,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守信意识。

此外,为发挥信用监管导向作用和正向激励作用,呼和浩特市依托“个体蒙信贷”“信用帮办驿站”等守信激励场景,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便捷的“帮办”服务和精准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个体蒙信贷”已累计为全市674户经营主体取得24031万元授信额度。

呼和浩特市还开展了“信易游”“信用+科技创新”“信用+电子保函”等18项守信激励场景。“信易游”对道德模范等守信主体推出A级旅游景区票价减免、优先通行等优待政策;“信易医”对道德模范等守信主体享受就医看病时先诊疗后付费等激励措施……呼和浩特市正通过健全守信激励机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为更多守信主体提供便利。

在信用创新推动下,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信用基石”不断夯实,为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企业享受到守信践诺带来的实惠,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信用积聚效应越来越明显,信用“软实力”支撑城市发展更有底气和活力。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
请完成安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