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旗县区信用宣传系列活动|红山晚报开展小记者“3·15”现场学维权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9  来源:红晚生活  浏览次数:211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红山晚报联合松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松山区商务局,带着一群特殊的“小卫士”活跃在百柳超市冠东店之中。通过实践活动,红山晚报小记者们深入了解了消费维权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消费者维权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理性的消费习惯。

活动当天风很大,却没有阻挡小记者们的热情,他们早早在超市门口集合,身着统一服装,个个精神抖擞,对即将开始的实践活动充满期待。下午2:30,活动在几个有趣的反应力游戏中拉开了序幕。带队老师将小记者们分成了三组,抽取消费陷阱卡,分组讨论每个陷阱卡描述的情景以及存在的陷阱。讨论过后,三组小记者分别上前根据自己组的消费陷阱卡讲述自己的见解。

“小明在文具店买了一款网红解压玩具,使用后手指被划伤。回家发现包装上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商家拒绝退货。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我觉得可以先找老板协商,要求退货或者赔偿,如果老板拒绝,就拨打12315投诉他。”一位小记者举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随后,松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玉龙管理所副所长李超男选取超市部分商品并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记者们讲解了常见的消费陷阱、如何辨别商品真伪以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等内容。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遇到自己知道或感兴趣的话题时,大家兴奋地举手抢答,有的甚至抢着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消费陷阱和当时的解决方式,现场气氛开心又活跃。
消费维权知识学习得差不多后,小记者们拿起纸笔,迫不及待地走进超市,进行商品包装信息大调查。他们兵分几路,穿梭在超市的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商品的标签、保质期、生产日期以及“CCC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QS”(质量安全)“GB”(国家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等信息,并记录在调查任务卡上。
在食品区,小记者们认真地寻找着每个包装上的QS标志,验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大家仔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这个标志,怀疑了各种因素后,有的小记者开始上网查找原因,这才知道,原来食品上的QS标志早在2015年就已经取消了,改为了GB,有的小记者则在一些一次性产品包装袋上发现了QS标志。
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小记者们了解了不少消费维权知识,带着对这些知识的初步了解,小记者代表李雨洲对玉龙管理所副所长李超男进行了采访。
“李所长您好,我是红山晚报小记者李雨洲,我想问一下,小学生买到劣质产品时,要怎样进行维权?”
“首先要立即停止使用,避免进一步的危害,然后保留收据、发票等购买凭证作为维权依据,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在他们的陪同下,可以与商家进行协商退换或赔偿,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拨打12315进行投诉。”李超男介绍。
“那么李所长,我还想向您了解,劣质文具对小学生有哪些危害?”
“劣质文具对小学生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它可能含有甲醛、苯、重金属等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很可能引发头痛、过敏,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若带有刺鼻气味的,还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等问题,有害的材质也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李超男告诉小记者。
“好的,我明白了,谢谢李所长的详细解答。”小记者李雨洲鞠躬致谢。
活动最后,每一名小记者都获得了红山晚报小记者社会实践证书,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
小记者白天然说:“以前我只知道买东西,从来没想过消费者还有这么多权利。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消费维权的新知识,也知道了以后遇到问题该怎么保护自己。”
此次红山晚报小记者“3·15”争当维权小卫士活动,不仅为小记者们提供了一次独特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消费维权的种子,不仅能让小记者们增强消费维权意识,还能通过他们,将消费维权知识传播到更多家庭,让更多人受益。

信用服务客服

智能机器人客服,24小时为您服务

{{ item.time }}

{{ item.value }}
常见问题
信用知识
请完成安全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