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time }}
刘金荣的“还债计划”:十年还债路谱写诚信之歌
古稀之年的刘金荣身患白血病,在经历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80万元巨额债务后,依然顶着悲痛、忍着病痛,用10年的时间坚持还债。她的人生虽已步入黄昏,但是为人诚信的她,对于未来的期待正如她的微信名“晨曦”一样充满希望。
70岁的刘金荣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位身患白血病,每日靠吃化疗药维持生命的老人。40多年前,刘金荣从原锡盟卫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锡盟蒙医研究所,成为一名护士。热情开朗的她在工作中认识了丈夫,1990年两人迎来了活泼可爱的儿子,生活虽不富足,但一家人十分幸福。
然而,2005年,丈夫被确诊为胃门癌晚期,由于没有医保,医药费全部自费。为了留住丈夫,刘金荣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跟亲戚、朋友、同事借了40多万元。
三年后,丈夫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此后,刘金荣和儿子相依为命,她一边工作还债,一边照顾儿子。儿子乖巧懂事,学习和生活从不需要妈妈操心,有时还会为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2013年初,不幸又一次打破了母子俩短暂的美好。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天津工作期间被确诊为左跟骨内瘤,最高时一天一万多元的医药费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刘金荣犯了难,走投无路之际,她再次张口向亲朋好友借钱,平时人缘好乐于助人的刘金荣这次又很快凑够了医药费。
后来,尽管刘金荣的儿子做了手术、截了肢,还进行了十几次化疗,但遗憾的是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2014年,儿子也永远地离开了她。但是为人诚信的儿子去世的前一天还对妈妈说,让她回老家租房子把锡林浩特市的房子租出去用于还债。
更糟糕的是,刘金荣在儿子生病期间,由于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患上了慢性颗粒性白血病,每月需要4000元的医药费。一边是巨额的医药费,一边是欠下的80万债务,刘金荣不仅要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和病痛也面临着一次次的绝望。有一年冬天,她输完液已经晚上9点多,她深一脚浅一脚走着,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刘金荣的脸上,她的心也冰凉了下来,她真想一死了之,但“不能辜负每个借钱的好心人”的信念,让她有了活下去的责任和勇气。
刘金荣曾经有一个笔记本,上面整整齐齐地记录着30多个人名和借款数额,2000、3000、5000、10000……总计80多万元。
为了尽早还清债务,她节衣缩食,舍不得吃肉,一个馒头或一碗米饭再加一盘青菜就是她的一日三餐,除了买药和吃饭的花销能省则省,刘金荣每月6000元的退休金几乎都用来还债。2021年,她毅然决定变卖了自己的住房,偿还了部分债务。十多年来,刘金荣靠着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攒,偿还了50多万元,目前还剩自家弟妹的30万元没有还。
现在,刘金荣最大的愿望就是还清债务,乐观生活,就像她的微信个性签名:“若不是终点,请微笑向前”。
“古人不是说了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虽然做不到涌泉相报,但至少要感恩,要不遗余力地还钱,报答帮助过我的善良有爱的大家,让他们感受到当初帮助我是值得的。”刘金荣说。
- 发布时间:2021/05/18
- 发布时间:2024/05/27
- 发布时间:2024/05/23
- 发布时间:2021/04/08
- 发布时间:2021/04/08
- 发布时间:2019/02/19
文章搜索
- 头条新闻 工信部:将完善App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
- 头条新闻 国家网信办:规范MCN机构互联网信息内容相关业务活动
- 头条新闻 网信办:规范个人信息出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工作
- 头条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完善民企“走出去”服务体系
- 头条新闻 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 头条新闻 金融监管总局:加强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服务